水陸法會介紹
水陸法會起源於梁武帝時,於某夜夢一異僧示意曰:「六道四生受苦無量,為救其苦,莫過水陸大齋。」於是詔請誌公國師,集百位高僧,遍閱經藏,歷時三年而成水陸儀文,並告白三寶,若此儀文理協聖凡,願拜起燈燭自明;若體式未詳,無所利益,其暗如初。言畢,一禮,燈燭盡明,再禮,宮殿震動,三禮,空中降花,可見此文應驗非常。
水陸法會全名為「十方法界四聖六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」,特為超度於水、陸、空中往生之眾生亡靈,並施予豐盛齋食,以咒語令眾生得飽足,解其長年饑渴之苦,故稱「普度大齋」。所以法會期間分設「內壇」及「外壇」佛事。內壇以「施食」為主,外壇則以誦經、拜懺、念佛等佛事作為「法施」,令眾生於飽食之餘,得聽經聞法,開顯自性,去除執迷而受度,並仗其法力,早生西方,離苦得樂。
所謂「聖恩廣被,必有所憑;啟建勝會,當先資其法力」,故外壇誦經於法會前即為道埸開啟,次之才祈請眾聖降臨,內壇結界。「內壇」是水陸壇場的核心,一切佛事亦皆以「內壇」為主,其課程順序如下:
第一日:上午「結界、灑淨」,令大眾身心、壇場內外悉皆清淨,奉請無量金剛、天龍八部環列、守護壇場,一切邪魔外道,無能干犯。下午「發符懸幡」並掛大榜,正式召告天下,謂此地啟建水陸大齋,誠請一切眾生來赴勝會。所謂「發符」即是「送帖」,故請使者神聰特送「請書」四道,上邀四聖降臨,下請六凡來赴;並於白天升幡、晚上懸燈,導引眾生尋得此處。
第二日:上午「請上堂」,奉請諸佛、菩薩、一切賢聖,承齋家之誠而來受供。虔露卑忱、恭敬禮拜,以求賜恩降福,齋主先亡得蒙恩超度。
第三日:上午「供上堂」,以種種上好衣服、飲食、香、花、燈、寶物、經典等,奉供上堂,名為「六塵妙供」。齋主無不虔誠,一心供養,並將自己喜愛之物供養,以求諸佛歡喜。下午「告赦」,化告赦官馬一座,持天庭赦書二道,上奏大梵天王及忉利天王(即玉皇大帝︶請求大赦,令業深障重之地獄拘囚亦得來會。並於次日清晨,辦齋天一堂,以表齋家誠求道謝之意。
第四日,由於上體佛心,下憫六道,及感齋家慎終追遠之忱、超薦祖宗,親眷之孝心,業重眾生又已蒙恩赦放,則以「請下堂」,專請六道群靈,皆悉來會。既已聚集,晚上則授予幽冥戒法,以洗前愆,淨其業識,令眾生秉持戒律,後不復犯。
第五日「供下堂」,六道群靈既得清淨,均得入壇列座,安享法味。除供以極豐盛之飲食百味,備種種菜餚羹飯麵果餅,還有如供上堂之塵供品以供。六道群靈歡欣交暢,心滿意足。
第六日,如此身心飽足,又逢勝緣,難遭難遇,急當趁此機緣脫離苦海,永免沈淪,故以「三時繫念」恭誦阿彌陀經、淨念佛號,求生淨土。
第七日法會將圓,最後一次「圓滿供」、「圓滿香」,再殷勤設供,諄諄勸請,令六道群靈發圓起正信,歸依一體三寶,行大乘懺悔,立四宏誓願,而永離苦海。中午「送判」,將多日來一切功德合集,乞請各府功德判官照驗收納。齋會圓滿,勝筵將散,禮當迎送,故下午「送聖」,盡其熱誠,香、花、燈、幡各隊人馬,熱鬧喧天,恭送上堂諸佛菩薩、羅漢仙道、諸天神等聖駕雲程,並祈眾聖常起大悲,不違本誓,盡未來際普弘聖道,化度有情。又奉送人道、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諸道以及齋家正薦亡靈,悉皆往生淨土。
七日以來,齋主恭申勤懇,竭誠設拜,不敢懈怠。作法諸師,依文唱誦,種種觀想作持,一絲不苟。一切供事極其豐盛隆重,會中所誦大乘經典亦是平時難有因緣虔誦之大部經藏。其慎重、盛大其事,確實不同於一般法會。故其法門廣大,利益宏深,不但使六道凡夫頓脫業縛,亦兼令三乘聖人速證菩提,當齋主事之人業障消除、福慧增長,而先亡咸生淨土,歷劫怨親、法界含識均得冤消怨解,同沐三寶恩光,共結菩提緣種,此至齋家合眷吉祥康寧、福慧綿長。影響所及,能使社會風氣轉戾為和,國家發達進步,誠有不思議之影響,故一般稱水陸法會為「冥陽兩利報恩祈福大法會」。